民國24年:新聞系成立,招收中央政治學校其他系修畢兩年的轉系生11人,由教育長程天放兼主任,後由劉振東繼任,實為馬星野負責主持。
民國26年:新聞系第一屆學生畢業,共十人;新聞系招收第一位女生徐鍾珮。
民國28年:因為戰亂亟需用人,政校停辦四年制新聞系,與中央宣傳部合作,改設速成的新聞事業專修班,分甲乙兩組,甲組調訓各省國民黨黨部科長以上、縣市黨部主任以上幹部與黨營新聞事業機構編採人員,修業四個月,共辦兩期;乙組招考大學畢業、肄業三年或有兩年以上新聞工作經驗之青年,修業一年,僅辦一期。畢業生共115人。專修班初由程滄波任主任,後由潘公展主持,馬星野副之。
民國30年:政校創立新聞專修科,由馬星野主持,招考高中畢業生,修業兩年。計辦兩期,每期約50人。
民國32年:中央宣傳部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合作,在政校設立新聞學院,院長為董顯光,招收精通英文之大學畢業生,創辦目的在培養高級國際宣傳人員;新聞系恢復招生,初由詹文滸主持,隔年馬星野回任系主任;專修科停止招生。
民國34年:抗戰接近勝利,六月間,新聞學院結束。抗戰勝利,十月,馬星野奉命接掌中央日報社,仍兼新聞系主任。
民國36年:中央政治學校與中央幹部學校合併改制為國立政治大學,共設三個 學院、九個學系,新聞系為其中之一,仍由馬星野負責。新聞系第十屆學生入學,全系共約兩百人。
民國37年:徐蚌會戰局勢逆轉,政大遷至廣州,本系由袁嘯景代理系務,袁嘯景率領本系第八屆將畢業學生及其他後期同學至廣州待命,直到大 陸淪共,多數同學自行設法輾轉來臺。
民國38年:政大學生兩百餘人投入軍校24期政府警衛隊,於川西大邑與共軍作戰,死傷慘重,已知新聞系至少有一黃姓學生殉難;國民政府遷臺, 新聞系中斷。
民國43年:政大在臺復校,首先恢復四個研究所,新聞研究所為其一,曾虛白任所主任。
民國44年:新聞系在臺恢復,初由曾虛白兼系主任,隔年改由謝然之專任。首屆招收新生42人,溯源序期是第19屆。
民國45年:《學生新聞》創刊,為新聞系在臺恢復後第一份實習報紙。
民國46年:政校時期新聞學院創辦人董顯光獲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頒贈「新聞事業傑出服務獎章」;依學校第144次行政會議決議成立文、法、商三學院,新聞系隸屬法學院。
民國48年:劉季洪校長正式宣佈籌建新聞館。
民國50年:發行新聞學會會刊《新聞通訊》;新聞館完工;新聞系改隸文學院。
民國51年:新聞館落成啟用,為全校第一座系館,由監察院長于右任啟鑰,總統、副總統頒訓辭,美國總統甘迺迪等國際名流賀電紛至,臺灣電影製片廠並將落成典禮盛況拍製新聞片,於全臺各大電影院巡迴放映。館內成立「新聞圖書室」,是臺灣最早的傳播專業圖書館。
民國52年:校方授本系外籍教師小野秀雄、葛迺敦(Charles C. Clayton)名譽教授。名譽教授制為劉季洪校長創設,小野秀雄是首位獲此榮銜者。
民國53年:成立「政大之聲」,為另一歷史悠久之實習媒體;15屆系友姚朋獲國際青年商會中華民國總會選拔為第二屆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
民國54年:21屆系友商岳衡當選第三屆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
民國55年:22屆系友徐隆德當選第四屆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
民國56年:系主任王洪鈞出任教育部文化局局長,徐佳士接系主任;《新聞學研究》創刊,為臺灣最早之傳播學術刊物。
民國58年:新聞系友聯誼刊物《新聞學人》半年刊創刊。
民國62年:《學生新聞》更名為《柵美報導》,強化社區新聞報導。
民國65年:兼任教師殷允芃當選由中國廣播公司等主辦之第六屆中華民國十大傑出女青年;第15屆系友姚朋以〈成熟的時代〉獲第二屆國家文藝獎新聞文學類雜文項。
民國66年:28屆系友林懷民獲選為第十五屆十大傑出青年。
民國67年:26屆系友王宗蓉獲選為第七屆十大傑出女青年;第43屆系友廖威威以〈天安門抗暴事件〉、〈我家在天安門後面〉等文獲第四屆國家文藝獎報導文學類散文項。
民國68年:19屆系友林秋山長年致力於韓國問題研究,獲韓國政府頒贈修文勳章一座;28屆系友林懷民以《雲門舞集‧薪傳》獲第五屆國家文藝獎舞蹈類藝術舞蹈項;36屆系友林元輝以〈蘭陽平原上的雙龍演義〉獲中國時報第二屆文學獎報導文學類首獎。
民國69年:27屆系友周嘉川獲選為第八屆十大傑出女青年;20屆系友彭桂方以〈唐山過臺灣的故事〉獲第六屆國家文藝獎傳記文學類傳記文學項。
民國71年:27屆系友盧申芳獲選為第九屆十大傑出女青年。
民國72年: 新聞所增設博士班,為全國首創之新聞傳播領域博士班;28屆系友林懷民獲首屆世界十大傑出青年;28屆系友王端正獲選為第20屆十大傑出青年。
民國73年:馬星野獲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頒贈「新聞事業傑出服務獎章」;《新聞會訊》創刊。
民國75年:34屆系友曠湘霞獲選為第11屆十大傑出女青年;43屆系友杜淑貞以〈如果河水醒來〉獲第12屆國家文藝獎詩歌類新詩項。
民國76年:廣告系成立,前身為新聞系「公共關係及廣告組」。
民國77年:廣播電視系成立,前身為新聞系「廣播電視組」;新聞所碩士班48年畢業所友于宗先當選為第17屆中央研究院院士;新聞所碩士班49年畢業所友祝基瀅以〈現代人的省思〉獲第14屆國家文藝獎新聞文學類雜文項。
民國78年:15屆系友姚朋再獲第15屆國家文藝獎特別貢獻獎;34屆系友楊艾俐也以《孫運璿傳》獲第15屆國家文藝獎傳記文學類傳記文學項。
民國78年:傳播學院成立,由閻沁恆出任首任院長。
民國79年:碩士班開始招收在職生;傳播學院大樓落成,「新聞圖書室」擴編為「傳播學院圖書分館」,為國內唯一的新聞傳播專業圖書館。
民國80年:《柵美報導》擴大改版為《大台北報導》。
民國81年:新聞所碩士班53年畢業所友張玉法當選為第19屆中央研究院院士;新聞所博士班第一屆所友賴國洲獲選為第30屆十大傑出青年;34屆系友王念慈與35屆系友陳月卿同獲選為第14屆十大傑出女青年;新聞系碩士班學生魏玓發起結合政大、輔大、文化三校學生的「公視籌備學生觀察團」,是現在「傳播學生鬥陣」的前身。
民國82年:《大台北報導》更名為《大學報》,迄今仍是大學校園最重要的實習報紙。
民國84年:開始票選產生院系主管,29屆系友鄭瑞城當選首任票選傳播學院院長;39屆系友羅文輝當選首任票選新聞系主任。
民國85年:「中華傳播學會」成立,第一屆理事長為本系陳世敏老師(27屆系友)。
民國87年:大學部實施學程制。
民國89年:增設新聞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後更名為「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29屆系友鄭瑞城當選政大復校後第八任校長(89-95年)。
民國90年:新聞系實習刊物《大學報》獲校園報紙型刊物競賽第一名。
民國91年:本系出版學術期刊《新聞學研究》獲國科會評定為「優良學術期刊」 並頒獎助金新臺幣三十萬元整;《大學報》再獲本校「八十九學年度全校學生刊物比賽」報紙型刊物第一名。
民國92年:29屆系友鄭瑞城校長當選「國立大學校院協會理事長」;《新聞學研究》再次獲得收錄於TSSCI(台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中,並續為傳播學門唯一列名刊物;《新聞學研究》獲選入 CIOS (Communication Institute for Online Scholarship),收錄於ComAbstracts and ComInedx資料庫,提高可見度。
民國93年:國立大學校院協會改選理監事,29屆系友鄭瑞城校長連任第四屆理事長。
民國94年:慶祝本校七十周年慶,出版《自反縮不縮?新聞系七十年》專書。
民國95年:36屆系友彭芸當選美國華人傳播協會(CCA)會長。
民國96年:28屆系友林懷民獲頒本校榮譽博士學位。
民國97年:碩士班實施學程制;29屆系友鄭瑞城出任教育部長;本系教師、36屆系友彭芸借調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並獲選主任委員。
民國98年:退休教師徐佳士獲第一屆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新聞教育貢獻獎;35屆系友黃年獲同屆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新聞專業貢獻獎。
民國99年:本系教師、博士班所友蘇蘅借調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並獲選主任委員;退休教師李瞻獲頒「第二屆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臺灣地區教育貢獻獎;24屆系友張作錦獲頒同屆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終身成就獎。
民國100年:成立研究部、開始招收中國籍研究生;本系博士班調整改制為傳播學院博士班;本系教師、31屆系友汪琪獲頒「第三屆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台灣地區教育貢獻獎;15屆系友姚朋獲頒同屆「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華人世界終身成就獎;22屆系友郭振羽、34屆系友翁台生同獲頒「第三屆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海外地區傳播貢獻獎;59屆系友黃奕瀠獲「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台灣地區潛力獎;29屆系友鄭瑞城當選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第五屆董事長。
民國101年:因應時代變遷,《大學報》自1531期以後不再發行紙本,全面轉型為網路媒體;21屆系友黃文雄獲選為本校首屆傑出校友;退休教師、新聞所碩士班58年畢業所友朱立獲頒「第四屆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臺灣地區新聞教育貢獻獎;46屆系友于趾琴獲「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台灣地區潛力獎。
民國102年:新聞所碩士班64年畢業所友黃森松獲選為本校第二屆傑出校友。
民國103年:傳播學院整合招生,大學部採大一、二不分系,大三後可選擇新聞系就讀並取得學位;新聞系碩士班與廣告碩、廣電碩整併為傳播碩士學位學程;新聞所碩士班60年畢業所友吳豐山獲卓越新聞獎基金會頒贈新聞志業終身成就獎;38屆系友黃黎明獲頒金馬獎特別貢獻獎。
民國105年:《新聞學研究》獲國家圖書館頒發最具影響力人社期刊傳播類第一名。
最後更新:2016年4月